降阻剂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但降阻剂是否会加速腐蚀接地装置一直存有争议。为此实验研究了送电线路接地装置采用降阻剂后的防腐问题。

  1施埋方法对降阻、防腐影响的试验及结果1包覆程度对降低接地电阻的影响6m,单根射线为长度33 6m,强风化土壤层的电阻率792m.在降阻剂①全部不包覆;②包覆围框加1/3射线;③包覆围框加2/3射线;④包覆全部接地构件4种情况下接地电阻R及其降低的百分比分别为16、4、2.9、1.8D和(0、75、81.9、88.8)%可见:①包覆降阻剂降阻效果明显;②包覆程度超过1/3射线后,降阻效率的加趋缓,说明后2/3射线包覆降阻剂的降阻效果较小(见)。
  1.2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分别在pH值5.4、3.6的土壤中埋入降阻剂包覆了全部、1/3、0的三种  围1接地装置示意图包覆程度与降阻效果试验两个月后检查表明:全段未包覆降阻剂的圆钢有一定腐蚀痕迹,全包覆降阻剂的腐蚀痕迹轻微,降阻剂包覆1/3的圆钢未包覆部分腐蚀较重,尤其远端头部分最严重;同样包覆方式下,土壤pH值低者腐蚀严重。pH3.6时算得3种包覆方式的Ra分别为0.0342、0.4442、0.0036mm/a对于Ra为。03mm/a的要求111,全部包覆者合格,全不包覆者偏大,包覆1/3者Ra明显不合格。(下转第36页)2判据分析电气设备内部过热部位经热传导后可反映在外部异常温升上,红外检测外部热分布场的变化可定性分析判断设备内部热缺陷。从上述典型事例及红外热谱图可见,不同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因而发热和传热规律不同。正常运行的同类设备的热像图一般相似,若图谱异常,则应结合其周围材料的温升和热分布场的变化来认真分析判断。
  高压电气设备所有内部缺陷的所测发热均很微弱且温差较小,因此在现场红外测温时必须依据行标f2,结合实际测试经验认真分析判断,特别不能忽视“四小器”的微小温差02*C),应进一步结合其他手段检查、试验,判断该设备是否存在内部缺陷的隐患。如2.3所述的耦合电容缺陷相与正常相温差仅2*Q但解体后己看到绝缘老化、发热、放电的痕迹。这是因内部缺陷点有绝缘材料和金属外壳包裹,红外辐射基本不能穿透。另外充油设备缺油所致温度变化一般也很小,但对电气性能劣化的红外诊断有重要意义。漏油造成油位低下可引起油面放电和表面温度分布异常,缺油部位的热成像因上部空气导热性差而为冷色,容易误判。载流回路的发热正比于电流的平方,而绝缘整体受潮、老化、劣化等的发热正比于电压的平方,判断缺陷严重程度需加注意。
  3结论红外热像诊断技术能准确有效诊断电气设备外部发热和内部缺陷,清楚显示缺陷热分布场、缺陷部位和严重程度,高效安全不需停电。该技术与传统预防性试验结合是开展状态检修的重要检测手段。